2021年08月13日 星期五
站内公告:
站内搜索:
主页 >> 文博 >> 史话
史话

揭秘蒋介石为何与七个结义兄弟翻脸

时间:2014-07-30 23:55:13 来源:网络转摘 编辑:本栏目管理 点击量:3353

  早年混迹上海滩的经历,使蒋介石难褪江湖习气,一生结拜了众多异姓兄弟。蒋介石与这些盟兄弟的关系,有的谊同手足,生死不渝,如“陈家党首”陈其美、“终生幕僚”张群等;有的情尽义绝,兵戎相见,如以下七位先与他结拜后又同其反目的“翻脸”结义兄弟。

  这七人在什么情况下与蒋介石结拜,又为何同他反目?他们的最终命运又是怎样的呢?

各取所需:被蒋介右“釜底抽薪”的冯玉祥

 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,冯玉祥一再敦请复出,蒋介石对此深为感激,更使他感到重要的是,冯玉祥的军事实力可谓举足轻重。蒋介石为了“强强联合”,便想出了结拜这一招。

  1928年2月,蒋介石到开封开会,商讨“共同北伐”的事情。会后,他和冯玉祥结拜为盟兄弟,蒋介石给冯玉祥的兰谱曰:“安危共仗,甘苦同尝,海枯石烂,死生不渝。”冯玉祥给蒋介石的兰谱则写着:“结盟真义,是为主义,碎尸万段,在所不计。”

  结拜之后,蒋介石和“冯义兄”确实热络过一阵子。冯玉祥他还一度附和蒋介石“清共”。可不到一年,蒋介石便感到冯玉祥的实力有尾大不掉之势,于是便以军事编遣会议的名义,裁减他的军队,冯蒋矛盾公开化。

  1930年3月,阎锡山举起反蒋大旗发动中原大战,冯玉祥积极响应。5月1日,蒋介石下令讨伐,中原犬战以蒋介石获胜结束,冯玉祥的西北军大部被蒋介石收编,他遭蒋介石“釜底抽薪”,实力大不如以前。

  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,冯玉祥异常气愤。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,于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,被推举为总司令,积极抗日,但不久却在蒋介石重兵威逼之下辞职,隐居泰山。

  1946年9月,他接受蒋介石所授“考察水利专使”一职,飘洋过海来到美国,在美国发起“旅美中国和平民主联盟”组织,揭露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独裁专制、贪污腐败等种种劣迹。他还发表文章表明自己坚决反蒋的态度和主张。蒋介石闻讯立即撤销他的“考察水利专使”官职,停发薪金,开除党籍,限令回国。

  1948年7月,冯玉祥响应中共“五一”号召,乘船回国。不幸的是,9月1日,船行黑海,突然起火,他被烟熏窒息身亡。

半生争斗:被蒋介石“挖了墙角”的李宗仁

  1926年8月,蒋介石来长沙主持军事会议,在这次会议上,他与李宗仁相识。这时,蒋介石和李宗仁还没什么嫌隙,李宗仁时常到总司令部来谈公务,有时也聊天。

  有一天,聊兴正浓之时,蒋介石把话锋一转,问李宗仁:“你今年多大岁数了?”李宗仁答:“三十七岁。”“我大你四岁,“我俩换帖吧!”蒋介石马上说。李宗仁连称不敢当,但蒋介石边说边打开抽屉,取出兰谱,看来早有准备。

  李宗仁回到自己营中,细看兰谱,只见上面除写有蒋介石的生辰八字之外,还有四句誓词:谊属同志,情切同胞,同心一德,生死系之。

  李宗仁和自崇禧共称“李白”,同是桂军领导核心。蒋李结义时,身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是位炙手可热的人物,李宗仁也正好顺势攀上蒋介石。

  结拜之初,蒋介石对“李盟弟”这位新桂系领袖人物大为赏识,李宗仁也对蒋颇有好感。可是,不到两年时间,他们便反目成仇、大动干戈了。此时,李宗仁的桂军控制着两广、两湖,又在平津等地扩充军队,这是蒋介石所不能容忍的,他挖空心思,竭力收买李宗仁的部下,致使桂系分崩离析、全线溃退。

  中原大战时,李宗仁联合冯玉祥、阎锡山共同反蒋,结果桂系战败,他逃回广西。蒋介石以“叛乱党国”的罪名,开除李宗仁党籍,免除其本兼各职。

  李宗仁的后半生,几乎是在与蒋介石的明争暗斗中度过的。1929年秋,李宗仁返回广西南宁,组建护党救国军,自任总司令,此后长期盘踞广西,与蒋介石对抗;1931年5月,李宗仁又联合粤系军阀陈济棠反蒋,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;1936年6月,李宗仁、陈济棠发动反蒋事变,成立抗日救国军第1军团,出兵湖南,要求北上抗日。

  1949年1月,蒋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,由李宗仁任代总统,然而蒋介石处处掣肘,使李宗仁这个代总统徒有虚名。这年底,他只得以治病为由飞往美国。1965年7月,李宗仁回国,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。

  生前记者问起他与蒋介石的关系时,他颇有兴味地说:“他有许多缺点。就我个人来说,我很喜欢他。我们都是失败者。”

一世恩仇:被蒋介石“严加管束”的张学良

  1928年12月29日,张作霖在日本人制造的“皇姑屯事件”中被炸死之后,张学良通电全国,宣布东北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,联蒋抗日,史称“东北易帜”。1930年11月12日,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应邀来南京,蒋介石热情接待,并且介绍张学良加入国民党,后又与他结拜为盟兄弟。

  蒋介石与张学良结拜,“皇姑屯事件”是一大契机。父亲被日本人惨害一事对张学良触动颇大,他与日本人有“国仇家恨”双重纠葛。但他也自知东北军不是日军对手,于是,张学良果断地选了蒋介石这个“大靠小”。对蒋介石来说,东北军是民国军阀中实力颇为强大的一支,面对张学良的依附,他乐得合不拢嘴,对其器重拉拢不遗余力。

  张学良与蒋介石结拜之后一度追随盟兄,言听计从。1930年中原大战,蒋介石部在津浦线被冯玉祥牵制,他电令张学良帮忙。张学良于9月18日发出通电,命令东北军将领于学忠、王树常率20万大军入关,武装调停中原大战。最终,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大胜收尾。

  但“九一八事变”却改变了张学良对蒋介石的信任。蒋介石出于“攘外必先安内”政策,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,一夜之间沈阳失守,从此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,张学良开始对蒋介石产生怀疑。1935年4月,蒋介石为削弱张学良兵力,还命令东北军“围剿”红军,却遭到挫折,张学良对其由怀疑转为反感。

  1936年,张学良对蒋介石的不满达到顶点。12月12日,忍无可忍的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,共同逼蒋联共抗日,这就是震惊中外的“西安事变”。

  但张学良太讲“兄弟之情”,竟不顾各方强烈反对坚持亲自送蒋回南京,结果“盟兄”不像“盟弟”那样讲义气,一到南京就扣押了张学良。关押之初,蒋介石派人将两人结盟时的兰谱退还张学良,表示绝交不再认他这个“盟兄弟”。此后,张被困囹圄近半个世纪,创下政治犯被囚的世界纪录。一直到蒋死后,张学良方脱离牢笼,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夏威夷去世。

讨价还价:被蒋介石“一怒封杀”的杨虎

  1913年,孙中山将同盟军将领杨虎调到自己身边担任贴身卫士兼秘书,视为心腹对待。这年,杨虎与志同道合的蒋介石结拜为兄弟。

  杨虎与蒋介石结缘,源于蒋介石的另一位结义兄弟陈其美。杨虎是陈其美的亲密部下,与陈其美往来稠密的蒋介石在陈其美的介绍下结识了杨虎,对他的英勇果敢很是欣赏,遂与之拜为金兰之交。

  跟随蒋介石之后,杨虎成为蒋介石镇压革命力量的得力帮凶。1927年4月12日,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,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,杨虎则在上海当起了“反共急先锋”。经杨虎下令杀害的共产党人和进步工人达300多人,被捕500多人,另有5000多人下落不明。

  1927年至1937年,在上海的10年间,杨虎先后担任上海警备司令、上海保安处处长等职,可谓一手遮天。但杨虎自恃有功,经常与盟兄争名夺利,令蒋介石对他十分反感。

  1931年,他只捞到了“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”的虚职,便去向蒋介石“讨价还价”,蒋介石一气之下,撤了他的兵权,自此不再理睬这位盟弟。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期间,杨虎结识了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的周恩来,开始对中共产生好感。

  1949年4月,解放军开始逼近上海,国民党特务在逃跑前夕拟将张澜、罗隆基等人就地处死。中共做工作后,杨虎权衡利弊,下令其旧部阎锦文营救了张澜、罗隆基等人。

  解放以后,共产党像对待其他起义将领一样对待杨虎。然而,杨虎仍不满足,乃至后来发生了十分荒唐的“叛国案”。1955年,杨虎给蒋介石写密信,建议借用日本军事力量,从福建和东北出兵,南北两路夹击大陆,他负责策动内乱呼应。

  结果,这封密信一到海关即被查获。1959年9月,杨虎被以叛国投敌罪判处死刑,缓期2年执行。1966年3月,杨虎病逝于北京复兴医院。

争权夺利:被蒋介石“刀插两肋”的许崇智

  1916年,孙中山组建援闽粤军时,许崇智任第2军军长,蒋介石为军参谋长。9月,蒋介石与许崇智义结金兰,尊许崇智为兄。

  许崇智是广东番禺人。蒋介石在援闽粤军中任参谋长之时,粤军地方帮派观念浓厚,根本不买这个外籍参谋长的账。蒋介石是个聪明人,他知道想在军界发展,免不了要走称兄道弟这条门径。蒋介石和许崇智结拜之后,粤军士兵果然将其当作了“自己人”。

  许崇智此后多次呵斥粤军中那些对蒋介石不敬的军官,说:“服从我许崇智,就要服从蒋参谋长。以后凡我的命令,无论盖我的或蒋参谋长的章,都同样有效。”不过许崇智政治生涯的结束,却全拜这位“好兄弟”所赐。

  1925年8月20日,廖仲恺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刺杀。当日,国民党便成立由汪精卫、许崇智、蒋介石组成的特别委员会,负责廖案的调查及处理。调查之初,许崇智的部下梁鸿楷等因涉嫌而被捕,许崇智陷于被动地位。

  蒋介石以调查廖案的名义,把许崇智纵容部下勾结右派刺杀廖伸恺且独揽财政、私分公款、克扣军饷等统统抖落出来,使许崇智威信扫地。接着,他又征得汪精卫的支持,将粤军将领李济深、陈铭枢拉到自己一边,然后派黄埔军校学生军武装监视许崇智。

  同时,他还假惺惺地写信说,从为许崇智“个人计”看,还是“暂离粤境”为好。许崇智怎么也想不到,这位盟弟竟如此心狠手辣,工于心计,别人对结义兄弟是“两肋插刀”,他却是“刀插两肋”。

  许崇智离粤后,蒋介石顺利获取国民党军事最高权位。恼怒之余,许崇智和西山会议派走到了一起。抗战开始后,许崇智从上海移居香港,1965年1月25日逝世。

倚老卖老:被蒋介石“有意疏远”的张静江

  1916年,蒋介石与许崇智拜把子时,一同结义的其实还有张静江。张静江在结拜三人之中年龄最大,被蒋介石尊称为“大哥”,而张静江则叫年龄最小的蒋介石为“三弟”。

  张静江,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,资本雄厚,1902年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任驻法商务参赞一职并在国外经商,自与孙中山结识后便开始从经济上给予其支持,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,他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,历任中央监察委员等职,被称为“国民党四大元老”之一。

  陈其美离世后,蒋介石失去至关重要的庇护人,他在寻求新的依靠时,将目光投向了张静江。张静江长蒋介石10岁,又是陈其美的把兄,这位被孙中山誉为“革命圣人”的江浙富翁是蒋介石新庇护人的最佳选择。

  结盟后,张静江便像帮助孙中山那样无怨无悔地帮助蒋介石,蒋介石对他言听计从,奉为“革命导师”。通过张静江的步步扶持,蒋介石逐渐登上了国民党权力顶峰。

  可是,渐渐地,张静江却因此倚老卖老,不受节制,使蒋介石颇为恼恨。1930年,蒋介石派人来杭州,劝说张静江辞去浙江省政府主席一职,张静江当场便恼怒顶撞:“我偏不辞职,叫他免我的职就是了!”他没想到“三弟”真的让他坐上了冷板凳。蒋介石自此开始有意疏远张静江,他也日渐消沉,逢人便说:“不要做官,没有做头!”

  1935年,张静江遁人空门,以吃斋念佛聊度时光。抗战胜利后,他寓居美国纽约;1950年9月病逝于巴黎。

嫌隙渐生:被蒋介石“睚眦必报”的戴季陶

  1920年,戴季陶、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,为筹措援闽粤军的经费,在上海开办证券物品交易所。也就在此时,他们义结盟兄弟,戴季陶虽小蒋介石4岁,却被他称为“畏友良师”。

  戴季陶与蒋介石相识于1908年留学日本时的一次聚会上,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,戴季陶祖籍浙江湖州,蒋介石向来注重宗族思想、同乡观念,见到戴季陶自是格外亲热,1920在上海共事时毅然结为义兄弟。

  戴季陶和蒋介石结拜后,被蒋介石奉为继张静江之后的又一“引路人”。有一次,蒋介石因受粤军派系排挤,负气跑回浙江老家。孙中山催其返粤,蒋介石置之不理。戴季陶亲自前往奉化劝说,劝蒋介石要学会忍耐,“不然,亦足碍事业之成功”。蒋介石深为感动,表示“自愧而又可笑”,称赞戴季陶“兄之待我者,私爱之厚,道义之深,有过于孙先生与静江之待吾者”。

  戴季陶还以孙中山思想正宗传人自居,提出了所谓“纯正的三民主义”,是蒋介石的“反共先锋”。他还为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提供理论根据,是蒋介石的“理论权威”、“高级顾问”,甚至积极参与策划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。

  西安事变后,戴季陶与蒋介石渐生嫌隙,原因是他当时不顾蒋介石安危力主讨伐张学良、杨虎城。蒋介石为人睚眦必报,他知道此事后自此不再像以前那样事事问计于戴季陶,相互间的来往也少了。戴季陶自知其中缘由,暗中哀叹:“我这个‘畏友良师’已成过去矣!”

  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前夜,蒋介石和许多国民党大员都渡海到了台湾,戴季陶却仍眷念大陆热土,拒绝赴台。1949年2月11曰,戴季陶服用过量的安眠药死于广州。


上一篇:应该让国人都知道的蒋经国先生

下一篇:晚清第一硬汉:左宗棠之死

关于我们 | 投稿说明 | 投诉建议 | 广告合作 | 免责声明 | 在线报名 | 申请连接
Copyright @ 2010--2019 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
文促会地址:西安市曲江风景线小区8号楼1-201 电话:029-89665521
网站地址: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71号天地源·悦熙广场2号楼1901电话:029-88226336 法律顾问:吴艳林
网站邮箱:sharaa@qq.com 站长电话:15591862896 编审电话:15591862896 网站QQ:449093057 微信号:vhscqk
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承办 备案号:陕ICP备15006505号-2 陕西省尚小云艺术研究会、西安物之语艺术品公司协办 陕西省尚小云艺术研究会协办 技术支持:佳境网络
欢迎浏览本站